让孩子做家务的意义
文/玉吊钟
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认为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,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孩子发展规律的阶段性,孩子身上的各种能力素质在不同年龄,有其发展的"关键期”,错过了这个关键期,那么孩子在后面的成长中,学习对应的能力素质将变得困难,缓慢一些,难以达到先前一开始就得到刺激学习的高度。
如吃苦、勤奋、自信、勇敢、……善良的品质,以及学习语言、数学、运动、艺术方面的能力,都有相应的训练关键期,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把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,婴儿期(0-1)、幼儿期(1-3)、儿童早期(3-6)、学龄期(7-11)、青少年期(12-18)、成年早期(18-25)、成年中期(25-50)、成年晚期(50至死亡)。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发展的任务。其中的第四阶段(7-11岁)发展任务是“勤奋对自卑感”,意为在这个年龄,通过劳动、学习的强化,培养了勤奋的品质,可以获得有能力、有价值的感觉,也就是自我的效能感。这是获得勤奋感,避免自卑的阶段。
在我小时候,学习之余,帮助家里劳动,做家务,上山砍柴、拔兔子草、……挑担子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。农忙季节,常常是放学回家,扔下书包就去地里帮父母干活,晚上再做作业。每到周末,就约小朋友们上山刮草砍柴,一个周末要砍两担,奶奶一担,自己家一担。
回想这种劳动的经历,不但锻炼了我的身体,也是培养了勤奋的品质,磨炼了勇敢、坚韧的性格,……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。长大以后,无论工作多忙,干家务成了我的一项爱好。前几年,我喜欢上了烧菜,于是报名参加了培训,考了中式烹饪厨师证,名副其实地持证上岗了。这让我常常受到了家人的表场,融洽了家人的关系,收获了自尊和社会支持系统。况且,闲暇时间,为家人烧几个下手菜,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乐趣呢。
有人认为,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,要从两方面开始,管理时间和卫生,包括个人仪表和环境里的卫生。思来不凡道理,如此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勤奋品质,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律能力。听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做家务了,特别是独生子女,父母更是舍不得让孩子干活,怕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,担心孩子家务做得不好,要大人重新做过……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。
学龄初期,儿童的智力快速发展,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,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、用途与性质,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。这些方面如果他们通过游戏、劳动的亲身亲验中,能得到成人的支持、帮助与赞扬,能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,促发他们的创造性动机和勤奋能力,与家人的互动能力,和各方面心理社会能力的发展。
孩子在家里劳动的过程中,可能一下子不能让人称心如意,甚至于起反作用,但这毕竟是孩子在尝试着劳动,是一种游戏体验行为培养孩子勤奋素质的过程,父母不要将其看作为捣乱行为,否则会破坏了孩子的好奇心,和内在动机,久而久之,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感,认为自己不如别人,变得行为退缩,不敢去尝试新鲜事物。应该鼓励孩子多练习,通过完成任务,获得成功的体验,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,有信心获得好成绩。鼓励他们在劳动、干家务的过程中,与周围人们发生联系,进行社会交往,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、在劳动中提高了自信心,找到成就感。
小的时候,孩子喜欢学做大人的事情,穿大人的衣服,学说大人的话,……吃大人的食物,仍至于扫地,洗碗,拖地,有模学样,
即使是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,也要让他继续“捣乱”,培养他的勤奋、自信的品质。
喊破嗓子,不好做出样子。大人在家庭生活中,自己主动多做家务,多跟孩子合作完成。这样不但有利于融洽家庭关系,给孩子营造温馨的成长氛围,身心健康成长。更是可以让孩子有了勤劳的学习榜样。
一个人自主能力是需要针对性培养的,有些家庭父母在教育中专制、刻板,什么事情都是父母说了算,孩子难以有自己的思想,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性格容易犹豫不决,忧柔寡断。孩子在劳动,做家务时,有利于提高自主性,小孩子自主能力的提高,要从管理时间,打扫卫生着手,从而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。
有人说劳动、游戏、阅读是自我意识养成的三个法宝,而在很大程度上,孩子是把劳动当成游戏来玩的。所以,大人要多鼓励表扬,即使他们劳动的成果有限,达不到父母要求,基至把家里弄的乱七八糟,孩子也是在劳动中,提高了自主能力。
劳动能让孩子取得成就感、自我效能感的诸多好处,并不仅仅在于劳动本身取得成绩,如做了一顿美味佳肴,修理了家电家具,而是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,会获得家人的肯定,从深层次获得了存在感、价值感,提高自尊水平。
做家务的时候,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。一些家庭在平时将家务进行分工,如父亲做饭,母亲洗碗,孩子打扫卫生,当这种分工形成了制度,习以为常,那么每个人对分担的任务就会内化为内心里的责任意识,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自己的事情,久而久之,这种责任心就会成为人格的一部分。有人认为细心和责任感,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两种素质。
现在一些父母,教育中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,不让孩子做家务分心,孩子去哪里上学,父母会在学校边上租房子"陪读”,料理孩子学习外的大多数事情,让孩子名副其实地变成了学习专用工具。后来,一些孩子单独去外地工作学习,生活中太多的事情不会处理,有的会把换洗衣服邮寄回家,让父母洗干净了再寄回来。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差,心理社会能力素质发展不起来,"一心只读圣贤书,两耳不闻窗外事。”
这些孩子也许会在学业上取得成绩,但他们却是失去了与人交往沟通能力、时间管理、自律性……诸多心理社会能力的发展,生存能力堪忧。
干家务能够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。终其一生,孩子与父母的距离是渐行渐远的过程,孩子终究是要登上自己的人生舞台,独立生活。因此,早让孩子参与劳动,做家务,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,才是真正让孩子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。
2024年8月12日于杭州
家务能力大人父母孩子发布于:浙江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重庆配资网_杠杆配资网_专业杠杆配资开户观点